新闻资讯软件推荐知乎(人机协同:ChatGPT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

wufei123 发布于 2023-11-07 阅读(935)

【摘要】ChatGPT的推出与迭代对整个新闻生态造成影响,新闻从业者与受众将共同参与到人工智能技术的训练与应用之中在新技术赋能之下,新闻生产的效率将得到提升,流程将不断优化,同时ChatGPT的应用也将推动话语方式融合以及新闻价值重聚。

此外,ChatGPT也将增加个体声量,推进传播权力下沉,凸显受众主体性在新闻从业人员与受众的合力之下,人机交互的模式将从以机器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在人的主导之下,人机共谋新闻领域的未来【关键词】ChatGPT  新闻领域  受众  技术赋能

2022年11月30日,美国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发布名为ChatGPT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该技术是OpenAI继2016年训练出GPT-1,2019年发布GPT-2,2020年推出GPT-3后的又一迭代,2023年3月15日,OpenAI完成再次迭代推出GPT-4,随后微软宣布将推出GPT-4 Office“全家桶”,将人工智能嵌入Office办公软件中;3月16日,百度召开类ChatGPT产品“文心一言”发布会,一时间人工智能风头无两,也引发新一轮“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担忧。

2023年是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第十年,以ChatGPT为推力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大规模出现,若能够真正与新闻领域深度结合,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新闻领域的生产模式和传播通路,为新闻行业满足互联网时代受众的需求提供新的可行性。

基于此,本文立足新闻领域传受双方的视角,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前景一、新闻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在ChatGPT出现之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已经屡见不鲜,涵盖写稿机器人、智能主播、内容制作、算法分发等多个领域。

相对前几代人工智能技术,ChatGPT应用的场景更为多元,其作为一种生成式的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利用现有文本、音频文件或图像按照算法设定的逻辑创建新内容,而且具有一定的创造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对于创新、创意的需求。

聚焦到新闻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够将新闻记者、编辑和分发人员从繁琐、机械、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替代专业人员完成一些需要占用大量时间的基础文书工作,微软宣布推出GPT4 Office全家桶也佐证了这一点。

AIGC的出现虽然会激起新闻从业人员对于“取代论”的担忧,但是就当下而言,ChatGPT在新闻领域的应用极大可能集中在智能辅助方面从技术层面而言,ChatGPT的生成能力是基于算法编程设定的,而算法系统无可避免会因人为价值介入而造成算法黑箱,或因社会文化、制度导致价值偏见,上述偏差总是需要新闻专业人员不断纠正。

从行业应用来看,尽管海外开发、应用人工智能领先于中国,但是海外并没有新闻机构以“AI直接写新闻”作为品牌优势,新闻的价值在于有温度、有情感,而在AI的程式与算法中,所有的内容都是按照一定标准设定的数据,人的情感被简化为符码,生产的内容在情感层面无法与专业人员的报道比拟。

因此,在当前的技术逻辑下,AIGC在短期之内并不能对新闻从业人员带来职业威胁,将AIGC视为一个高效的、智能的辅助创作工具更为恰当新闻从业人员在技术赋能之下能够优化创作流程,将更多精力集中于创意层面,实现统筹规划与实际生产相分离,将具体的、繁琐的、重复的工作交由人工智能来完成,不仅能够降低新闻生产的成本,新闻从业人员也有望发掘更有社会价值的选题,制作更有深度的报道。

新闻从业人员使用技术的过程,也是训练技术的过程,在人机不断地互动中,人工智能具备识别人类智慧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新闻生产效率二、新闻生产流程进一步优化ChatGPT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对新闻生产的信息采集、写作、分发及反馈各个环节带来影响。

AI赋能之下,信息采集能够聚合信息源,丰富新闻产品矩阵,内容分发将更有针对性,新闻生产流程将得到优化,新闻价值能够得到激发,新闻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得以加强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共享着庞大的公共信息资源,相关的搜索引擎使得信息检索极其便利,但是依然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存储于私域之中,这些私域信息或存在于个人不对外共享的物理空间,或存在于个人刻意忽略的记忆图谱。

ChatGPT通过与用户持续性对话,不断攫取私域资源,能够穿透社会网络壁垒,“实现公私域资源的连接整合和协同利用”[1],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信息来源就新闻的写作过程而言,传统的新闻模式是以记者思维为主导,记者通过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素养对受众所需进行设想,从而进行创作,智媒时代的算法与大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新闻从业者更了解受众的需求、更能预测事件发展的趋势,但是新闻的写作思路依然是由记者主导的。

而ChatGPT持续对话的输出形式能够不断集中于受众关注的主题进行针对性生产,逐渐向受众感兴趣的议题进行聚焦,新闻的写作过程将真正由专业人员和受众共同参与,而且受众无需跳转其他软件即可关注到自身所需的新闻资讯,新闻分发更为集中。

受众在写作过程中的参与使得整个分发过程更有针对性,更凸显以受众为中心的导向同理,ChatGPT在新闻反馈环节具备独特优势,持续性对话以及技术自身的储存能力能够不断扩充,ChatGPT基于受众个体的信息库,更全面、立体、深入地挖掘用户真实的反馈,窥探受众遣词造句表征下的真实动机与需求。

若人工智能在整个新闻领域得到普遍应用,互联网上所有的信息均能被各媒体抓取,那新闻产品将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因此,新闻从业人员在整个新闻生产流程中将占据格外重要的位置AI赋能之下,新闻媒体在算法和程序设计中的独特性影响着独创性内容的生成,新闻从业者在新闻生产环节不再是纯粹的内容生产者,而是智能机器和算法的设计者、规范者和审查者,成为一定意义上的“元编辑”[2]。

三、新闻话语方式进一步融合在ChatGPT到来之前,媒介融合带来的语言、符号和文化创新,已经推动话语空间的重构、话语主体的重建和话语实践的变革,话语实践中的思维从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变,话语实践逐渐建构起“去中心化”的语体表达模式[3]。

ChatGPT作为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在与用户交流的过程中习得的社交智慧将带来新闻话语方式变革,推动不同话语方式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应用面集中在智能问答、信息查询等方面,在新闻生产中也更倾向于生产气象、金融、体育等领域的新闻,这些领域的新闻有一个共性,即可以模版化生产,在输入既定程序后,人工智能可以选词填空,将具体的信息填入模版之中。

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相较于前几代更加拟人化,也更具交互感,技术自身的迭代学习能力使得AI无限趋近真人,人机交互无限趋向人际社交若将技术的趋向比拟为机器的思维方式,ChatGPT的思维方式相较于前几代与人更为相像,这种程式的变化将通过话语方式这一表征得到体现,ChatGPT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迭代能力,能够使得AIGC的内容摆脱以往人工智能生产的机械化、生硬化、模版化的话语方式,无限趋近真人之间交流的状态。

ChatGPT浸润在互联网大环境中,充满表情包、符号的网络语体是其最快能够习得的话语方式,这些网络语体映射的现实问题、社会情绪、社会心态和文化现象经由AI进行系统分析,能够帮助新闻从业人员更好把握社会情绪,以与受众习惯更为贴近的话语方式引导社会舆论。

此外,ChatGPT在满足用户不同要求的过程中学会各种书面表达方式,如公文写作、论文写作、文艺写作等,能够将各种文体方式融为一体,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文体融合进新闻的语体中语言决定了思维的方式,话语方式的变化、不同语体之间的融合也意味着新闻从业者和技术的思维更趋向融合。

四、新闻价值再一次重聚新闻话语方式的变迁影响着传统新闻写作的结构,以倒金字塔结构为代表的传统新闻写作架构在AIGC的影响下也将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背后折射的是新闻价值观念的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新闻价值观中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流量淹没,新闻从业者被诟病为“标题党”。

一些关于新闻单位视频号内容的争议也意味着部分受众在期待新闻价值的重聚,新闻从业者也开始思考新闻价值与受众注意力的平衡之道,ChatGPT的应用有望推进受众与从业者对于新闻专业性合意的达成,促进新闻价值的平衡与重聚。

QuestMobile数据显示,“Z世代”,即出生在1995—2009年间、与移动互联网共同迭代成长的群体正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线上活跃用户规模已达3.42亿,约占总人口的23%[4],由此可知,“Z世代”也是互联网时代新闻的重要受众群体。

根据中国传媒大学的调查报告,“Z世代”在新闻活动中的主动性更强,更注重以“我”为中心判断新闻的价值,更懂得去挖掘最好的价值和服务[5]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协助新闻从业人员满足“Z世代”对于新闻价值和新闻品质的要求,ChatGPT能够在人机 互动中洞察受众的需求,能够从受众的字里行间分析出其情感偏好,使新闻报道与受众的需求更适配,协助新闻从业者与受众统一对于新闻重要性的判断。

受众与新闻工作者协同判定新闻的重要性将会对新闻的时新性带来影响,受众对于某一议题的持续性追问,将打破时间的藩篱,将时间跨度极大的内容以一定的问题主线组织起来,这一时间跨度极有可能超出新闻工作者的认识范围。

ChatGPT依靠的GPT-3具有超大规模、自动化、通用性、可扩展性四大特征[6],日前发布的GPT-4算法、算力更为精进因此,依托ChatGPT生产的新闻不仅可以满足受众的长尾需求,甚至可以按照受众对于风格的偏好,实现内容的定制化生产。

AIGC将传统新闻价值的决定权部分让渡给受众,但是这并不一定会导向新闻的浅薄化、碎片化,传统新闻严谨的行文逻辑和专业的内容背书往往会给读者带来更强的可信感,能够符合“Z世代”对新闻价值的要求和期待新闻领域在AI赋能之下,能够缓解甚至解决一直被诟病的信息茧房、信息碎片化、新闻娱乐化等问题,导向严肃新闻的回归,而AIGC强大的创作能力也将为严肃新闻的呈现提供多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趣味性与重要性的天平,将新闻价值重新聚合。

不仅如此,ChatGPT的信息挖掘能力和语体融合能力极有可能满足受众对于新闻价值和新闻服务的期待,呈现方式的多样能够打破沉浸式新闻的弊端,将受众注意力从沉浸场景聚焦到具体内容五、受众在“为我”到“我为”的转变中

协助技术训练ChatGPT等技术的应用不仅赋能新闻生产者,也将扩大受众参与新闻生产活动的范围,人工智能在与受众的互动中完成信息采集和用户需求分析,问询式个性化分发从依托社交平台一对多的模式到回归对话社交一对一,拉近新闻传受双方的距离。

受众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将转变获取新闻资讯的驱动因素,从技术“为我”服务到“我为”技术提要求,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主动性得到激发,传统新闻的传受关系进一步改变,受众在新闻活动中的主体性进一步凸显在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加持之下,算法和大数据能够以受众的喜好为基准进行定向推送,建构属于受众的个人世界,但是受众在其中的主动性并没有达到能够主导的地步,大数据虽然根据受众的喜好进行推荐,也就是受众日常交谈中的“大数据为我推荐”,而此时大数据的受众并非个体,而是有着相同喜好的一类人,新闻下方的相关链接也是以概率的方式推测大部分用户可能会感兴趣的内容,受众作为独立个体的特殊性极易被淹没。

在算法推荐的当下,受众在本质上也并非完全被技术主导,受众能够通过选择喜欢或者不喜欢,来决定是否接受相关内容的推荐,甚至会故意谈及一些内容利用算法推荐来节省检索时间,这更多是对技术的一种反叛和利用,受众的思维逻辑和需求并没有进入技术的深层。

ChatGPT等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使得受众在与人工智能对话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协助新闻从业者训练技术受众可以不断向技术输出自己的需求和喜好,不断将自身作为人的情感和逻辑“喂养”于程序,促使程序在允许的范围内不断进行自我修正,以此与人的需求相匹配。

ChatGPT如果能够成熟地应用于新闻领域,在海量受众的不断“喂养”之下,极有可能消解技术驯化人的担忧,加速人对人工智能的训练,丰富人工智能的信息库和语料库受众在与ChatGPT对话的过程中,不断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对AI提出要求,受众作为个体的需求得到满足,受众不再是被归类的分发对象,受众对于新闻内容的主题和呈现方式具有一定的决定权,在这一过程中受众的思维模式也将发生转变,以技术“为我”推荐,新闻从业人员“为我”创作为代表的“为我”型思维模式,将逐步转变为“我为”的思维模式,“我为”技术和新闻从业者提要求,促使传播权力进一步下沉。

六、在互动与问询中推动人机互动向人际互动靠拢受众主体性的凸显代表着个体话语声量增强,这一增强在受众与AI的互动以及受众不断对AI的问询中得以体现AI与受众在问询中模拟一对一的对话过程,不仅改变传统意义上的传受双方的绝对性,也改变大众传播一对多的传播模式,AI通过受众的问询,习得人类社交用语和社交习惯,人机互动不断向真实社交中的人际互动靠拢。

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已经屡见不鲜,智能机器人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可以实现基本的查询、问答,受众可以通过选定标签来订阅感兴趣的内容,但这些依然属于大众传播一对多的范畴,即使是依托社交平台进行传播的内容也是如此。

ChatGPT的应用有望将受众与传播者的关系,从大众传播引向人际传播,拉近传受双方的距离在问答的过程中,受众抛出问题,人工智能针对性地进行回答,相较于前几代的人工智能技术,ChatGPT更类人化,将本来基于平台的传受关系无限趋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激发信息交流回归人际交往模式的可能性。

另外,以往的大数据是处在被动的地位去收集受众的信息,经过分析后由算法推荐给用户,通过这样的方式虽然在一定概率上能够揣摩出用户的真实企图,但是也极大可能因为受众的偶发因素出现误读,甚至说过于集中的算法推荐会引发受众的疲惫感与倦怠感,受众试图打破算法推荐,但又陷入新的算法牢笼。

ChatGPT的应用能够在互动中深入采集受众的信息,在持续性的交流中不断分析受众的需求,在交流中不断调整针对受众的数据库与语料库,有针对性地采集信息与生成内容,不断收集受众的反馈,调整内容的输出,整体来说更有针对性、更精准。

在过往的交往机制中,人机之间、受众与从业者之间,由于时空间隔、技术限制,并不总能进行持续的、平等的对话,传受双方只能在非常浅表的层面进行互动,如受众在新闻报道正文之下评论、点赞,新闻从业者进行回复,缺乏更深层次的互动。

ChatGPT的应用改变了人机交往、受众与从业者交往的机制,交往机制不断向仿真化的人际交往靠近,正如保罗·莱文森所述,数字时代“媒介的活力正在转换成人的活力”[7]新的互动机制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媒介生态引向人人都是创造者的媒介生态,受众的社交需求和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人际交往中双方的信任与专注有望转移到新闻领域,营造出受众、新闻从业者、技术开发商共商、共建、共享的媒介生态。

自2023年2月14日开始,多家媒体平台先后宣布接入百度“文心一言”,成为生态合作伙伴3月16日下午,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正式发布,会上百度CEO李彦宏主要以PPT的形式介绍该产品,并展示了一段提前录制好的视频。

鉴于过往人机互动的诸多经验,ChatGPT在新闻领域的快应用、轻应用将率先进行,具体应用场景包括写稿机器人、采访助手、视频字幕生成、语音播报、视频集锦、人工智能合成主播等总之,人工智能生产已经在逐步打破传统的新闻观念和新闻生产流程,驱动着媒体生态格局发生变动,新闻工作者和新闻行业面对技术带来的由外而内的变化,需要坚持技术的工具属性,坚信技术向善的方向是由人来保持的,没有任何算法可以代替新闻工作者的新闻判断,拥抱人工智能只是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一种以不同于以往的方式去完成重复性任务的可能性,将新闻工作者从繁碎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更需要人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工作中。

(参考文献略)作者:张姣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曹轲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南方传媒研究     2023年第2期  总第101期欢迎订阅《南方传媒研究》本刊邮发代号:46-582本刊唯一投稿、合作邮箱:nfcmyj@163.com

亲爱的读者们,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联系我。我非常乐意与您交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