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线报软件库(上海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业界建言如何找到“智高点”为啥沙僧吃掉唐僧九次,反而得到了感谢?你瞧唐僧前九世都是啥?)

wufei123 发布于 2023-12-16 阅读(461)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近日举行的2023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举办了近40场高水平活动,产学研各个条线的生物医药领域大咖云集从1993年开始布局生物医药产业,上海历经30年已经形成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如今,融合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空间链的热带雨林般的“生态群”也在逐步形成。

来自上海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上海共获批1类创新药临床批件133件,其中细胞与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批件20件,8个医疗器械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根据《上海市加快生物医药智造空间建设行动计划》,今后两年,上海全市将开工建设生物医药标准厂房总规模近500万平方米,形成生物医药“孵化-研发-中试-产业化”梯级产业载体新体系,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新高地。

该计划还将支持临港、张江、外高桥等开发主体开展生物医药智造空间建设,找到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制造的“智高点”,为建成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夯实基础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中国区执行合伙人吴淳在产业周论坛上抛出了一个问题——上海要如何培育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1994年,上海正式布局生物医药产业的第二年的1月7日,罗氏集团正式进驻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张江彼时,浦东尚未进入开发阶段,但张江已经吸引了罗氏“所有世界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都是围绕大学和大的科研机构打造的。

上海有复旦、交大,还有其他很多顶尖科研机构,这就是一个主要支柱”罗氏集团董事会主席施万(Severin Schwan)说,大学之外,还需要一个运转良好的生态体系,这其中就包括临床研究机构在上海,有众多医院可以针对新药、新器械进行临床研究。

罗氏集团董事长主席施万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周上做主旨发言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摄“十多年前,我可能会比较创新药在中国和其他国家上市时间差距但今天我不谈这些了,因为时间差已经很小、很小了”施万发现,中国在监管体系方面,也有了巨大的改进。

他认为,上海当务之急是要探索出一套全新的产学研合作的业务模式、商业模式比如,中小创新企业需要运营资金、需要稳定的政策供给再有,当前中国处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在转向采用新的技术加强新药开发的阶段,需要有强大的商业模式来支持。

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看重上海的政策这家1989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目前在上海有一个研发中心、两个生产基地、一个世界级的培训中心,每年培训6000-7000名医护人员在顾宇韶看来,大健康产业发展有强监管、高投入、周期长等三个特点,意味着该行业看着“稳定友好产业政策”。

他说,与上海市政府30多年一路同行,企业发展得好,政府政策也更加完善他坦言,“要与上海市政府一起推动上海成为一个世界级的临床高地”顾宇韶说,美敦力已经在上海成立了一个风险投资基金,希望帮助优秀的创业者、创业公司开发世界级的器械和临床应用,“帮助他们出海”。

百济神州全球总裁首席运营官吴晓滨认为,目前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已经进入到国际化阶段,目前国产创新药面临的问题是一是要让药品在中国发展好,二是要琢磨怎么样走向世界在复星国际执行董事兼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眼中,相比旧金山湾区,上海的生物医药发展土壤更像波士顿,“波士顿有哈佛、麻省理工,上海有复旦、交大,还有各种各样的大医院。

好的临床科研、风投团队都在上海,海归回来在这里进行第一站创业很方便”他认为,上海目前对于生物医药领域海归人才的吸引力是独一无二的,“立足上海,布局全国乃至全球,是最合适的”据悉,未来,上海还将针对生物医药产业举办贯穿全年的常态活动,以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在沪蓬勃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亲爱的读者们,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联系我。我非常乐意与您交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