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官方下载(2023年9月24日可持续发展每日资讯)

wufei123 发布于 2023-12-25 阅读(193)

产业要闻1.会议: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开幕式点火环节同样力求绿色环保作为开幕式的高光时刻,主火炬点火仪式也备受瞩目开幕式创新使用了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燃料点燃主火炬,助力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

更低碳、更绿色的燃料登上国际体育舞台,不仅实现了循环内的零排放,更是对“绿色亚运”的美好诠释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废碳的再生利用,零碳甲醇也成为大型体育赛会新元素甲醇可以有效地把氢能、碳循环、电能替代、燃油替代技术结合在一起,是碳中和应用的重要环节。

相比其他合成燃料,甲醇是目前最具成本优势,并且技术成熟,可以快速推广应用的燃料每生产一吨绿色甲醇可以消纳1.375吨二氧化碳,实现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和废碳再生,我国相关设备及技术全球领先(引自:零碳甲醇点燃的亚运火炬有多牛?)2.会议:9月22日,2023海峡两岸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科技交流会在湖南长沙举办。

会上举办了海峡两岸绿色低碳产业技术联盟筹备委员会启动仪式,将主要围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技术成果交流合作、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建言献策等开展工作这一有力举措将进一步促进两岸在绿色低碳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经济互利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引自:绿色低碳发展创新合作共赢2023海峡两岸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科技交流会在长沙举办)3.会议:9月22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未来能源大会成功落下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业界领袖齐聚一堂,深入研讨了能源领域的创新、技术突破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推动绿色、可持续的能源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智慧。

大会探讨了能源转型的路径,寻找了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为未来能源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未来的能源发展需要技术创新,需要政策和市场的支持,更需要跨界融合和广泛的合作(引自:未来能源大会在宁波顺利召开)今日观点全球零碳工业竞争加剧,中国、欧盟和美国正争夺领导地位中国的“十四五”规划、欧盟的绿色协议、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印度的节能法案、日本的绿色增长战略均表明,世界主要经济体正争相引领这场由零碳技术引发的新工业时代的竞争。

智库“战略视角”发布了《零碳工业新时代的竞争》报告,全面分析了中国、欧盟、美国、印度和日本在能源和工业转型上的驱动因素和表现报告指出,在明确的计划和国家政策目标或法律的推动下,关键零碳技术的部署正在五个经济体中迅速扩大。

可再生能源和使用零碳电力的电气化设备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将取代化石燃料的使用五个经济体正在相互竞争,不同类别的领头羊正在崛起中国、美国和欧洲正在引领这场零碳工业的领导地位,而日本和印度也正试图追赶在这场零碳技术竞赛中,中国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领跑者。

“双碳”目标已成为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三年来,中国已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超过30%,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620万台。

以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成为外贸增长新动能,今年上半年“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出口整体增长1.8个百分点2022年俄乌冲突之后,能源安全成为欧洲各国加速零碳技术发展的新动力。

2022年,欧盟绿色产业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低碳能源转型技术的投资额达1800亿美元根据能源智库 Embe的数据,2022年,欧盟国家2022年共有623太瓦时(TWh)的发电量来自风能和太阳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占欧洲电力的比例达到创纪录的22%,首次超过化石天然气(20%)并再次超过煤炭(16%)。

欧盟还是全球第二大电动汽车市场,拟到2035年停售新的燃油汽车,其人均电动汽车使用率是五个经济体中最高的在热泵的投资和部署方面欧盟也处于领先地位,热泵正在迅速取代燃气、燃煤和燃油锅炉报告显示,欧盟是全球零碳技术投资领域的第二大贡献者。

美国正在迅速赶上中国和欧盟,这主要归功于其旨在增加国内净零制造业和支持消费者购买零碳技术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与欧盟的监管方法不同,美国的重点是税收激励措施,这将使净零排放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在实施的第一年,《通胀削减法案》就迅速开启了一场清洁能源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清洁能源经济的发展。

外部团体估计,仅去年一年《通胀削减法案》中的清洁能源和气候条款就创造了超过17万个清洁能源就业岗位,各公司已宣布了超过1100亿美元的清洁能源制造投资尽管日本经济潜力巨大,但它似乎正在错过新工业时代的关键经济和安全机遇。

日本极其依赖天然气、石油和煤炭进口,但它却是本报告所涵盖的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近年来净零投资下降的国家(引自:全球零碳工业竞争加剧,中国、欧盟和美国正争夺领导地位)

亲爱的读者们,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联系我。我非常乐意与您交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