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和俞敏洪和平分手,与辉同行从东方甄选正式分家,我一个人文娱乐类博主,本来压根不打算关注这事儿。直到在微博刷到董主播的“官宣分手”小作文:
额……作为一个写过各类文案也曾审过稿件的人,在看的过程中,我心情复杂起初,眉头逐渐紧皱:“这成语用得是不是有点忒多了?他到底想说啥?还有这里这里,至少有两处‘的’‘地’不分哪!”当然,最突出的问题还得是辞藻堆砌。
尤其回顾上半年工作这一段,用了那么多蛮有文化的“四字修辞”,看起来倒是工整且华丽,可加起来都不及几个地名有记忆点
可能是我作为读者的站位和董宇辉的表达出发点有偏差吧我只想快速摄取有效信息,不想看大而略的风光旅游宣传文案,而董宇辉需要保持他固有人设的一致性和鲜明性,遂时时刻刻、有意无意地强凹文化人儿造型,结果凹成了最符合大众刻板印象的文化人儿模样——摇头晃脑、咬文嚼字、出口成章。
表达本是至少两方的事,可每每看到董宇辉,即便正在做采访,也总有种新型单口相声既视感。
不过呢,看着看着,大致理清了他这篇的行文结构后,我又立马对这篇小作文宽容了起来作为一篇言之有物、观点鲜明、有血有肉、人格特质凸显的文章,它几乎不及格,但作为一篇公关文,它又无比合适全文大致分三段,先是总结与辉同行成立以来的工作,成绩是有目共睹滴,缺点和不足也是有待完善滴,主要指向是关注和热爱他的消费者盆友们;。
接下来便是向老东家捧出一颗红彤彤的感恩之心,追溯过往,澄清谣言,力证“我们好着呢”,一来给足俞老师面子,二来也为分家后与辉同行和东方甄选的友好合作铺平道路最后总结陈词+微微升华: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在文化人儿的基础之上,强化一下冰清玉洁、岁月静好的“大孩砸”人设。
然后丈母娘们更爱了——“看啊,他还是那个不忘初心、天真单纯重感情的好娃娃呢!”至此,完无聊是无聊,空洞是空洞,但它做到了得体和周全本来这种文章也不是为了刊印成册、青史留名的,而是为了让特定人群都心满意足的,或至少,挑不出错。
就像我以前写给领导的演讲稿,根本就是一坨屎,但在那样一个对功能性的强调大于个性的场合,它就是合适。
回到董宇辉,身为大网红,看似十分需要展现真性情,可一旦成为商业运作中的一环,牵扯巨大利益,他的真性情就难免掺杂:其一,如上所述,他不止要考虑他自己,还要考虑服务对象和合作对象,寻找三者利益的平衡点,这样一来,就很难做到尽兴而言、直抒胸臆;
其二,他的人设是市场验证的结果,也是与辉同行赖以生存的活招牌,所以他必然会对人设进行刻意的维持和强化,一刻意就难免夸大其词、用力过猛其三,任何一个公众人物,口碑稀碎的往往都有点冤,被举高高的往往都有些过誉。
站在聚光灯之下,他们承受的褒与贬,通常都是被无限放大的这几乎是一个传媒定律,越是广泛流传的,越容易失真就好像,《百家讲坛》红了的教授,可能是传达力最好的,却未必是学术能力最强的,《非诚勿扰》红了的女嘉宾,可能是最口无遮拦和最漂亮的,却未必是真心来找对象的。
看电视和进直播间一样,主要满足一个哈哈一笑和开拓眼界的需求,你要真想着跟主播学文化,就等着被带偏吧要知道,在任何一个领域深耕,都得经历一个枯燥且煎熬的沉浸阶段,那不是一个电视节目和一个直播间可以负载的功能。
综上,董宇辉的小作文写成这样,正常,作为大主播的公关文,OK;可作为言志抒情的文章,很差你跟小董学几个成语可以,但千万别指望通过看他的直播间、读他的小作文熏陶出真正的文化味儿若想要参透文字表达的奥妙而又懒得啃书本,那我建议,还不如多听几首华语乐坛鼎盛时期的流行歌曲。
经典歌曲是经过市场和时间验证的,质量有保障,且目的很单纯,就是要征服所有听众的耳朵,没有其他任何杂七杂八的牵扯因素,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更绝的是,很多老歌,你把旋律停掉,单把词拎出来都是无可挑剔的佳作,值得反复品鉴揣摩。
比如林夕写给王菲的《打错了》,以副歌为界限大致分三段,拢共两百来字,没有任何的引经据典,纯白描,愣是清晰地勾勒出了三个人物和一段极富画面感的生活场景。
第一段开头:对你说打错了我不是你那个什么你想找的那个就算我跟她同名同姓又如何很明显有嗔怪的语气——“这人真逗,怎么老打错呀”,代入王菲握着听筒不屑一顾的清冷模样,声画契合度满格了紧接着,副歌歌词如下:你怎么样过什么样的生活
是否难耐寂寞你到底是谁总是阴差阳错擦过我的耳朵女主更多的小心思被抖落了出来,嗔怪之余,她对那个人其实也是好奇的,她对这一段际遇的后续剧情是有所期待和遐想的“你的声音擦过我的耳朵”,多么暧昧的白描呀,或许她才是那个难耐寂寞的人吧。
再看第二段:第几次打错了这是注定还是巧合谁是玛格烈特她知道你的着急一定很快乐你们发生什么还是你欠了她什么有什么舍不得她不住这里你却非找她不可情绪再度递进,了不得了,“她知道你的着急一定很快乐”,隐隐约约的羡慕嫉妒之情已然偷偷藏不住。
与此同时,好奇心的火苗从“打电话的你”烧到了“你和她之间的关系”,自己的位置也从无端卷入的旁观者变成了好心开导“你”的朋友——“你们啥情况?至于么?你呀,到底有什么放不下的呢?”最后一趴:你们会讲什么口气会不会软软的
你紧张得想哭多年后想起今天值得不值得依然是好奇+嫉妒+劝导,但这三种情态都更进一步,都想到“口气会不会软软的”了,提到“你紧张得想哭”明显都有点心疼了,还说没什么特别的想法?至此,“我”这个人物已经非常鲜活立体,那些乱窜的小心思随着音符跳跃,她唱得欲盖弥彰,我们听得脸红心跳。
而听众站在“我”的视角,八卦之心自然也会熊熊燃烧,对打错电话的那个人和他的玛格烈特同样也会浮想联翩凝练而丰富,准确又意蕴悠长,被这一篇词诠释得淋漓尽致,从叙事到情绪到意境,不多不少,全都刚刚好文本虽质朴,但它所传达的内容却是足量的、缤纷的、虚实结合的。
此刻,再把辞藻堆砌拎出来,是不是就顿显相形见绌?说了很多四字成语,却让听者摸不着头脑;越是堆砌,越有可能是在以此掩饰自身的匮乏习得的成语和诗词本应是用来提高表达准确性的辅助工具,而非渲染书卷气的装饰品,数量多少不是重点,贵在是否恰到好处。
就跟你用表情包和网络流行语一样,偶尔来一下,用到点子上,能让沟通更顺畅、气氛更活络,而不停地发,只会让人家觉得,这货是个AI吗?都没有什么自己想说的话么?
董宇辉的文气如今已如健美教练的肌肉,不秀一下似乎就不足以凸显他存在的标识可容许我再说一遍,表达最重要的是准确、准确、准确,而非文气,过度强调文气反而会成为表达的桎梏比方说,这一天,你车被划了、提案被老板驳回了,下班喝咖啡全都浇到了自己的白衬衣上,你气到爆炸,此时,连扯十个成语也比不上一句qnmd。
陶喆的《王八蛋》就这么来的“你这个没有心的王八蛋”,就是这么赤裸裸地骂,这么不顾体面地宣泄愤怒,但你听到后会觉得无比真实、无比准确、无比爽快都被生活虐待到这份儿上了,还要个屁的体面啊,老子就骂了怎么着吧!。
毫不掩饰的粗俗在这里反而是可爱的。
举以上两个正面例子主要是想说明,对于董宇辉的推崇真的可以降降温了,因为很多人对他的赞美和喜爱同好学生、好文采的刻板印象紧紧相连可事实上,多读书和咬文嚼字并不等于真才实学尤其是在表达这条赛道上,对自身情绪和听者需求的敏锐捕捉可比诗词存储量的多少重要多了。
想要家里孩子在暑假弯道超车,想要让他的作文分数提上一提,听听十几二十年前的流行歌曲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记住,真实最有感染力,流动才有走心可言,其次都是其次。
亲爱的读者们,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联系我。我非常乐意与您交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