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手机安全 如何保障) 如今,各式各样的手机软件极大丰富人们“掌上生活”的同时,不良软件的困扰也悄然而至——
如今,手机已与人们密不可分,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截至6月份,我国手机网民已达到惊人的近8亿,并且人数仍在呈上涨趋势 约车、购物、娱乐、通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各式各样的手机软件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掌上生活”,给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
然而,不良手机软件的各种困扰却悄然而至,成为坑害消费者的“新灾区”,手机安全也再一次进入人们关注的焦点 8月初,国家工信部公布了32款不良手机软件名单,涉及侵犯用户隐私、恶意吸费、强行捆绑推广等“罪名”。
在纷繁多样的移动应用程序市场,如何更好地畅享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保障人们的手机安全呢?捆绑推广隐私泄露 ——不良软件惹人烦 太原市民徐靖平时总爱在手机上浏览购物和社交软件,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她发现自己的手机变得越来越慢。
随后,徐靖在清理手机内存时,安装上了“百度手机助手”几天后她发现,手机总会自动下载百度浏览器等同品牌软件;并且“百度手机助手”被设置成“版本自动更新”,每次更新完,手机界面上就会多了不相关的插件或游戏,让她不胜其烦。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不少手机软件都存在“捆绑推广”等行为 此外,很多“手机控”在下载安装软件时不会注意看授权权限条款,便直接同意安装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手机软件便会完成访问通讯录、读取通话记录、读取短信记录、读取位置信息等一系列行为,一不留神用户的隐私就泄露了。
今天去了哪儿、电话号码是多少、实时位置信息……你在手机上进行的一切动作,都被悄无声息地记录在册 据了解,根据行为属性,国家工信部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分为八类:恶意扣费、隐私窃取、远程控制、恶意传播、资费消耗、系统破坏、诱骗欺诈及流氓行为。
2015年,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通过自主捕获和厂商交换获得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数量近148万个,较2014年增长55.3%,主要针对安卓平台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给我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手机应用软件,不仅侵害了消费者权益,还暗含着如此大的安全隐患,不禁让人心惊胆战。
门槛过低监管滞后 ——经济利益在驱使 那么,为何一再治理,这些恶意手机软件还会有如此之大的生存空间? 省社科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侯晓斌认为,事实上,“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强行捆绑其他无关软件”“恶意吸费”等关于手机软件的安全性问题,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一直未获根治。
一方面,如今手机软件市场更加开源,入市门槛过低,只要懂得相关知识技能,几乎人人都可以通过审核,开发并发布手机软件,这在客观上导致了市场乱象丛生的局面另一方面,网络管理法规和相应的监管技术水平未能跟上市场的快速发展,无法主动规避相应风险,这也是行业底线一再失守的现实因素。
同时,自智能手机问世以来,恶意软件带来的侵害屡见不鲜,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智能手机的安全性本身不够高目前智能手机系统主要以安卓和IOS为主,由于IOS系统数据代码对外不开放,所以针对苹果手机产生的安全事件相对较少。
然而,安卓手机的开源式代码就使得安卓手机软件安全成为燃眉之急相比IOS系统,安卓手机软件缺乏严格的审核机制和规范的投放平台 来自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安卓手机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接近80%业内人士指出,客观上,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存在着广阔的不良软件发育空间。
卸载、删除、通过正规渠道下载、更换手机号及时解绑等等,让用户从末端进行拦截,固然能实现规避风险的效果,但祛除不良手机软件,更重要的是从源头进行打击 仅靠媒体警示和曝光,“提醒、告知”式的处理,很难阻挡经济利益驱使下某些恶意软件继续作恶。
提高意识强化监管 ——共同努力保安全 面对防不胜防的手机不良软件,我们的“掌上安全”如何保障呢? 专家建议,首先,作为手机用户,要保持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比如从正规商店购买智能手机,尽量从官方渠道下载手机软件,安装软件前仔细阅读软件权限,不轻易点击短信里的网站链接等,这些都是规避安全风险的有效措施。
目前,国家工信部已设立12321不良软件举报中心,用户发现不良软件时可第一时间进行电话投诉 其次,由于恶意软件隐蔽性较强,仅靠网民自身的防范是远远不够的在提升全民网络素养的同时,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和网络信息监管,规范软件平台审核,并制定相关法规,注重源头治理、全程监管和事后惩处相结合,用技术来甄别,用制度来规范,用惩处来震慑,充分捍卫消费者权益,确保手机软件市场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日前发布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其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用户信息安全保护机制”“不得捆绑安装无关应用程序”等规定可以说,这些规定针对性非常强,对于应用程序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明确的依据,有益于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该规定的出台填补了我国应用程序领域的法规空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过,有关部门还应尽快出台配套措施,加强可操作性,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确保新规有效落实 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不良手机软件带来的各种困扰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相关链接:保障手机安全小举措 第一,用户要学会使用手机杀毒软件,及时更新升级病毒库,定期给手机杀毒,清理操作系统 第二,安装手机程序时,要从正规、有安全监测的电子市场或应用官方网站下载对于把握不准的应用程序或操作许可,可以查阅其他用户的评论。
对已经运行的应用程序,要定期更新,并重新阅读其许可协议 第三,不要随便扫描二维码在“扫一扫”之前,应先核实二维码的来源,选择正规企业、商家发布的二维码 第四,在公共场合使用免费wifi时,应向提供服务的商家询问安全的账号和密码,尽量不要使用无须密码的服务或者第三方软件提供的免费账号。
在用公共wifi时,最好不要打开自己重要的账号,比如网银、股票、支付宝等 第五,很多用户因为手机内存有限,喜欢把信息存在SD扩展卡上,这是极为不安全的,因为SD卡几乎没有防御力 第六,根据不同等级划分,普通软件登录密码一定要和支付密码等区分开来,多设置几个密码。
本报记者 张毅(原标题:手机安全 如何保障)
亲爱的读者们,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联系我。我非常乐意与您交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