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高考”喜提多项热搜,尤其是报考人数: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29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数字背后意味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为了能在大学拥有一席之地,过去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学子经历着早已被我们“过来人”淡忘的付出。
是一举夺魁、还是被“一剑封喉”,接下来便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日子最近,我看了美国PBS拍摄的纪录片Try harder! 这部将镜头对准美国高中生备考的纪录片,看完后让我产生了一种很复杂的情绪——既感动又觉得过于残忍。
这些正值花样年华的孩子们,为自己(或者家长)的梦校拼尽全力奋斗的态度令人动容,青春年华,不负韶光;但当大学申请竞争愈加激烈,孩子们不得不把大把时光消耗在刷SAT、AP、以及为了升学而参加的各种比赛上、这么小的年龄便要承受如此激烈的“厮杀”时,你会心疼他们。
被学生称为“监狱”的公立高中一所外表看上去平平无奇的美国高中,学生们每天从那扇并不宽敞的校门进进出出。
当你进去后,才会知道,这所外表普通的高中取得过多么辉煌的成就。这所高中有三位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的大猩猩研究者Dian Fossey也毕业于这里。
位列加州旧金山市、建校将近170年的Lowell 公立高中在美国学校的打分网站上是全10分满分学校。
进入这所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在高一时会把目标锁定在斯坦福大学。
即使不是斯坦福,也必是哈耶普斯麻、加州伯克利、哥伦比亚大学这些顶级名校。
这里的学生有一种信念:如果我不能去藤校或顶级名校,人生的期许将很难实现。
由这样一群学生构成的高中,内卷程度可想而知。学校图书馆永远坐无缺席、一位难求,
和图书馆一样炙手可热的就是学校的机房。
在这里,没有人会用电脑来打游戏、上网消遣,电脑就是工具,用来写作业、刷题到了高二,随着学习的深入和老师的开导,一些学生逐渐认清了现实,不再一味追求哈耶普斯麻但他们退而求其次选择的学校也是UCLA这种级别的。
总之,无论如何都要进排名前20的高校。
在一所把考入斯坦福医学院、毕业后成为脑神经医生设定为传统人生路径的高中里,学生们不太能接受level只是“好”的学校。
这样一所又苦又燃的学校是不是让你想起了衡水一中、毛坦厂中学?不会,Lowell中学的课余生活还是挺丰富的。比如,打网球,
举办音乐会,
cosplay什么的。
但因为大家都太拼、太卷了,这些微不足道的课余生活根本不可能让高中生活轻松、愉快起来。所以,总体来说,Lowell给学生的感受有点像监狱。
可即便是“监狱”,冲着它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升学率,学生们也舍不得离开班里有个学生因为爸爸吸毒被房东赶了出来,如果他去妈妈的地方同住就得离开Lowell高中,因为妈妈住的房子不是Lowell的学区为了能继续在这里上学,他干脆住在学校(Lowell并不是一所寄宿中学)。
这就是美国顶级公立中学的魅力,让人欢喜让人疼。
华裔:缺少特色的刷题机器Lowell之所以这么能卷,也是拜亚裔学生多所赐,占比四成。
所以,Lowell High School的别名An Asian excellency school。
身为亚裔,“卷”是宿命这些亚裔孩子的爸妈往往是第一代移民,即使孩子内心觉得成绩不重要、无法用成绩去定义一个人,但是他们的爸妈却觉得成绩非常重要,因此各个都是“鸡娃”的一把好手而那些父母已经不是第一代移民的人,往往家长自己就毕业于Lowell高中,所以,孩子就读这里、然后爬藤,成了“家族传统”。
Lowell的亚裔学生有多优秀呢?在班里,有一位大家公认的学神Jonathan Chu,他GPA高达4.7、他修完了所有AP课程、他小提琴的水平被老师评价为建校以来排名前五(Jonathan is among the top five violinists weve ever had)。
有一次Jonathan Chu生物故意考了0分,总分也拿到了A因为他的存在,老师们甚至考虑为了他以后出难一些的题学神Jonathan Chu拿到了哈佛的提前录取,所有人都觉得实至名归但是,并不是所有亚裔都能像Jonathan Chu一样“卷”进自己的梦校。
很多学生都想去的斯坦福大学其实不太喜欢Lowell的学生(确切地说是该校的亚裔学生)。
理由很明显:这些学术成绩全优、AP、琴棋书画、体育、竞赛一样都不落的亚裔学生们过于千篇一律了,每个人都像没有特色的刷题机器。
曾有申请斯坦福的学生问过招生老师“不喜欢录取我们,是因为我们是亚裔吗?”招生老师反问了一句:“有谁希望班里同学和自己都一样的吗?请举手”然后全场就安静了,没人举手在招生老师的眼里,亚裔学生们不仅千篇一律,他们还受父辈传统文化的影响,谦逊、低调、不太show off,。
而这些并不是美国顶级名校青睐的品质曾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记者爱德华·休姆斯在美国最杰出的公立中学之一加州惠尼中学(Gretchen Whitney High School)“卧底”一年,观察顶尖中学的教育和孩子们的备考,著成《美国最好的中学是怎样的》。
书里他提到一件事:惠尼中学的访问团去耶鲁大学见招生官,其中一位老师问道,他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学生,为什么没被录取招生主管从厚厚的申请卷宗中抽出一张纸,这是一张由选择题组成的表格,作答者是那个优秀学生的辅导老师。
主管指着其中一题,问的是该生的领导能力,上面勾选的答案是“优秀”“这里他就出局了,”招生主管说,“你没选‘杰出’”“优秀”意谓着一个成绩极好、SAT分数很高的优异学生,在领导能力方面有进步的空间,但它不是“杰出”。
想要申请顶级名校,优秀还不够,你必须杰出才行。“亚裔”,在学习、升学这些事情上,是一个代表着积极的名词,他们努力、刻苦、隐忍,在学校是学霸、走出校园极有可能是未来的精英。
但在名校录取这件事上,因为“卷”导致优秀的学生太多、而大家普遍又欠缺那些顶级名校看重的品质,所以,极有可能是成也亚裔、败也亚裔。
举全家之力,让孩子进入名校与国内高考一样,美国的大学申请从来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过去15年,顶级名校的录取率下跌了50%。
从1990年就在Lowell教课的AP物理老师说,90年代在Lowell荣誉课程拿到B就能去UC Berkeley,现在可不行了就算GPA4.0,SAT几乎满分,当你面对斯坦福只有4.4%的录取率时,这绝不是一个人能扛下来的“战斗”,需要举全家之力托举。
在“托举”孩子进入名校这件事上,亚裔家长们向来当仁不让。MIT的招生官来学校做招生宣讲时,爸妈一定会双双出席、认真做笔记。
布朗大学面试孩子的时候,刚好是中国农历新年,妈妈为面试官准备好了中国传统的新年礼物红包,外加两张电影票(招生官当然不会收)虽然妈妈解释说送礼是因为过年的风俗,但我们清楚这份礼物想要表示的意义绝不只是“新年快乐”。
LendEDU 2017年的一份报告对1400多名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在黑人、白人、西班牙裔和亚裔家庭中,亚洲人为孩子上大学提供的经济支持最多第一、第二代亚裔移民,长期以来一直是全国学业最优秀的群体。
一项又一项的调查都表明,亚裔孩子比其他族群花更多的时间在功课上,父母也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帮助他们的学习因为亚裔家庭的传统价值强调,学习优异的主要关键是努力用功,而非天资聪颖正是因为信奉这些价值,所以,即使家庭经济状况不甚宽裕时,为孩子教育投资甚至不惜做出很大牺牲的亚裔家庭比例也明显高于一般美国家庭。
在《美国最好的中学是怎样的》一书里提到的惠尼高中也是一所以亚裔学生居多的学校每年临近申请季,几乎每个星期,你都可以见到家长带着学生来老师这里争论、商议,要求提高某一次成绩父母希望老师能孩子十年级得到B的课提高成A,因为“修正”那个分数,可以让自家孩子拿到4.0的绩点、或是以满分毕业的最高荣誉,它们是孩子进入名校的基石。
所以,家长会通过见面、恳求、写便条、邮件、反复打电话等各种手段疲劳轰炸老师。为了把孩子推进名校,亚裔家长们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神奇的数字“4”其实面对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美国其他族裔的孩子也是应卷尽卷比如在惠尼中学,模范生、拉拉队队长科莎,她一天的生活通常是这样的:在五小时的AP课程外,每天再加上两小时的拉拉队练习、一小时的历史课助教、学生会的资深职位、参加毕业舞会的策划、参与模拟联合国的活动、课后及周末在补习班任教、大学申请的表格填写、申请文书准备和面试的设计,以及参与“加州高中小姐”的选拔。
每天,科莎花四小时写功课、阅读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读物,然后在六点左右回家,吃一顿分量不大的素食晚餐后,先睡一会儿,再起来学习到深夜甚至在暑假,她也要早上六点起来因为科莎报名参加了经济学夏令营而在惠尼中学,“科莎们”不少。
这些孩子每天早上六点以前起床,凌晨两三点左右睡觉,清醒的时间全放在课业上,所以学校附近的星巴克生意兴隆咖啡对这所中学的学生——有些甚至只有12岁——来说就是正常饮料因为这里的孩子都想得4.0的平均成绩、都靠4个小时的睡眠过日子,每天需要4大杯拿铁咖啡才能熬过一整天。
所以,“4”在惠尼中学是个神奇的数字Lowell中学的学霸们也是如此AP物理考92分、被同学们称作天才的学生,他说起学习方法时,也坦白承认自己需要回家做4个小时的物理,然后再熬夜到3点完成其他科目
在顶尖的公立中学里,孩子们的聪明是公认的,但在这里有太多聪明人和自己竞争,他们只能在聪明之外投入大量时间去另创新高。为了进入顶级名校,这些孩子对自己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压榨”。
和中国的家长一样,美国的孩子在放榜时也会求神拜佛,向耶稣祈祷,保佑自己高中。
孩子们未必是虔诚的信徒,只不过是希望抓住任何可能性,让自己的努力为这四年的高中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每年,美国的春季和中国的夏季一样,注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时候进入梦校的孩子,能够尽情享受毕业舞会和毕业典礼。
而那些大多数与梦校失之交臂的孩子们,收到据信后,也只能无力地说一句是自己不够好吧,
当然,最多的情绪还是不甘与怀疑:自己四年的努力换来这样一个结局?高中怎么能就这样结束了?
也许,在面对高考这件事上,全世界高中生的经历都大同小异:有挫折、有奋斗、又沮丧、有希望,迎来过狂喜或悲伤,品尝了人生得意或只能无奈咽下苦果只是,希望经历了高考、申请后,这些孩子能明白:这绝不是他们人生路上最后、最狠的的一次拼搏。
你们与人生的博弈,才刚刚开始End.-每日教育新知-
亲爱的读者们,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联系我。我非常乐意与您交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