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资讯类网站(如何高效获取跨境资讯,管理有效信息,形成工作流?)

wufei123 发布于 2023-12-03 阅读(420)

在当今的时代,信息太过于冗杂和分散,工作资讯,生活娱乐,各种渠道、各种消息充斥着手机、平板和电脑如果想看图文有公众号,小红书,看视频有抖音,B站,快手但是从多个渠道获取信息不仅不能提高我们的效率,反而增加了我们的信息焦虑,总有一种怎么也看不完的感觉。

本来我们是想看一条新闻,但奈何抵挡不住 AI 算法,一条条的刷了起来Flomo > Obsidian > Notion > Dayone > 印象笔记 > Airtable曾几何时,我也是 all in one 的使用者,但是后来发现这就是伪命题。

要么把笔记软件变成垃圾箱,要么写过多的日志不知道如何存放所以后来,将计就计,让各大软件发挥各自的长处,我也少了整理的焦虑"]]],["p",{},["span",{"data-type":"text"},["span",{"data-type":"leaf"},""]]],["p",{},["span",{"data-type":"text"},["span",{"data-type":"leaf"},"对于,工作类的文档,我会主要通过飞书文档,方便和团队成员在线协作。

如果来自重要的信息源,我会直接剪藏到飞书文档,同时分享给团队,同时防止文章消失现在的互联网,经常会有文章失联,就算有时光机,再次找也比较麻烦"]]],["p",{},["span",{"data-type":"text"},["span",{"data-type":"leaf"},""]]],["p",{},["span",{"data-type":"text"},["span",{"data-type":"leaf"},"Flomo 适合记录闪念,即突然出现的灵感。

在不同场景阅读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小的想法,就马上记录到 Flomo,等有时间了再集中整理到 Obsidian,积少成多这篇文章就是来自于很多零散的想法,最后形成了一个整体"]]],["p",{},["span",{"data-type":"text"},["span",{"data-type":"leaf"},""]]],["p",{},["span",{"data-type":"text"},["span",{"data-type":"leaf"},"Obsidian 是我最近开始使用的笔记工具,主打双链。

对我来说,一个是强文本输出,Ob 更适合文字输出,图文毕竟没那么方便管理,还要配置图库所以就减少图片处理,把大段信息来源,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记录到这里积累多的话,互相引用,把知识形成串联而且 Ob 有本地文件,适合储存重要的笔记,保证不会被服务器搞丢,或者避免被和谐。

"]]],["p",{},["span",{"data-type":"text"},["span",{"data-type":"leaf"},""]]],["p",{},["span",{"data-type":"text"},["span",{"data-type":"leaf"},"Notion 的数据库挺好用,而且做泛图文笔记也还可以。

但毕竟是数据云端,有时候网络不太好,就不能记录我会把一些图文类的笔记整理到 Notion,同时简单的使用数据库功能因为数据库的笔记不太方便迁移,如果后面出现新的工具想迁移的话,就比较麻烦了"]]],["p",{},["span",{"data-type":"text"},["span",{"data-type":"leaf"},""]]],["p",{},["span",{"data-type":"text"},["span",{"data-type":"leaf"},"Dayone,私密日记还是单独记录到一个地方,加上密码。

不然,你懂得"]]],["p",{},["span",{"data-type":"text"},["span",{"data-type":"leaf"},""]]],["p",{},["span",{"data-type":"text"},["span",{"data-type":"leaf"},"印象笔记,这是我人生中第一个笔记软件,现在成为了收集箱。

大象的剪藏功能还是一流的,适合存一些可能会失联的文章当然,只是收集存储,平常也不会过多的使用一言难尽,言尽于此"]]],["p",{},["span",{"data-type":"text"},["span",{"data-type":"leaf"},"Airtable,适合做一些大型的数据库,还是挺好用,界面美观,运行流畅。

如果想做单独的专题收藏展示,可以考虑使用一般需求通过飞书,Notion的功能也可以解决"]]],["p",{},["span",{"data-type":"text"},["span",{"data-type":"leaf"},""]]],["p",{},["span",{"data-type":"text"},["span",{"data-type":"leaf"},"总结来说,我会把各大博客,公众号(werss)的来源,集合到 inoreader,再用 Reeder 读取。

根据时间、地点、场景和文章质量做出判断,是否适合现在阅读或者加入稍后读对于需要深度整理的文章,我会用 Obsidian 进行强文字输出对于图文类笔记,我会使用 Notion,对于需要分享给团队成员的内容,我会用飞书处理。

对于收集存储,就交给大象了"]]],["p",{},["span",{"data-type":"text"},["span",{"data-type":"leaf"},""]]],["p",{},["span",{"data-type":"text"},["span",{"data-type":"leaf"},"这篇文章就是在 Obsidian 里面敲出来的,不得不说,输出体验还是不错的,至少没有不必要的卡顿,不担心文字会消失,不担心被审核,Markdown格式可以随时发布到博客或其他渠道。

当然,所有的一切的来源还是 RSS,如果你有自己独到的阅读源也可以推荐给我,欢迎随时讨论"]]]]" style="visibility: visible;">我个人的工作流是通过 RSS 订阅源把各种渠道的资讯汇总到一起,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再做加工处理,形成闭环,把资讯,知识或相关的内容储备到一个地方,形成闭环。

同时,我们的目的是获取资讯,减少信息焦虑,提取有效信息,原则是简洁高效因为其中有很多细节都可以深入,那我们所有做的工作都围绕目的和原则,就不会跑偏Part 1整体的流程开篇先说结论,我先大致说下流程信息来源:

博客、资讯网站,微信公众号,其他媒体,如B站、微博、知乎等RSS 服务:把信息来源加工,进一步适合阅读RSS 阅读器:类似于RSS服务,但阅读体验更好第一步处理:质量好的文章加入稍后读,纯网站的可以做成书签,重点文章可以收藏网页

最终处理:根据信息质量做深度加工

Part 2信息来源定义RSS 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那我们先说下 RSS 的概念RSS 的全称是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简易信息聚合),它是一种消息来源的格式规范。

网站可以按照这种格式规范提供文章的标题、摘要、全文等信息给订阅用户,用户可以通过订阅不同网站 RSS 链接的方式将不同的信息源进行聚合,在一个工具里阅读这些内容简单来说,RSS 就是一种订阅某个网站内容更新的协议。

这种略显「古老」的协议在社交媒体和聚合阅读的冲击下日渐式微,甚至连 Google 也于 2013 年关闭了自家的 RSS 务 Google Reader虽然 RSS 能做到只呈现你订阅的内容,但并非所有网站都像少数派这样,每天只推送几篇文章。

以科技媒体 Engadget 为例,它每周推送的新闻就有上百条相信你不想、也没时间去逐条阅读这些内容这时候,如何通过 RSS 只看想看的内容、防止信息过载就成了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参考:高效获取信息,你需要这份 RSS 入门指南。

链接:https://sspai.com/post/56391来源明白了 RSS 的概念后,我们开始讨论下信息来源的问题我们主要获取跨境资讯的途径一般是微信公众号,博客网站和一些微信、抖音视频号从国情来说,博客虽然在欧美是主流媒体。

,但在国内微信公众号的用户量远远大于了独立博客同时,跨境电商高质量文章大多也在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本身是一个闭环的阅读环境,好在有些服务号会在跨境的一些导航上面做广告,如AMZ520等那从网站上面,我们可以收集一些公众号。

另外,就是各种跨境交流群的推荐了,相信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有一些关注的跨境公众号下面是我订阅的一些跨境的来源,把 RSS 结合 PARA 管理法,并进行了分类根据文章质量分为资讯、推广、高质量和物流有很多跨境公众号是主要做资讯的,而且很多内容是重复的,搬运现象比较严重,所以我就主要关注了几个大的泛资讯类的号。

同时,有些公众号主做高质量的文章,每篇都不想错过,就单独分出了高质量类别这个类别的重点文章,我会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整理成自己的知识国际物流也属于资讯类,经常有一些海运港口的信息,我的处理方式一般是看标题就过。

Part 3RSS 订阅源制作微信公众号既然我们很大一部分的信息来源是公众号,那我们先从公众号开始想把公众号做成 RSS 订阅源,推荐一个网站 WeRSS我也曾经找过很多微信公众号转 RSS 的方法,但大多都已经失效,或者不能满足一些粉丝数量相对少的公众号的制作。

最后,只有 WeRSS 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其官网有3天试用,之后按照订阅公众号数量付费对于一些冷门的公众号也有获取不到的问题,可以提交给开发者,等待更新而且网站暂时比较稳定,我已经用了大概两年时间,除了一次正常更新外,期间并无严重停机事件。

但是偶尔会有一些公众号会抓取不到,所以建议重点公众号在微信保留订阅,时不时做下对比不过,把公众号转为 RSS 订阅源有一个弊端,就是文章下面的评论是不能抓取过来的,并且暂时没有解决办法文章的评论也是有一些信息出来的,所以对于一定需要阅读评论的公众号不建议使用 RSS。

 但有一些公众号因为种种原因直接就关闭了评论功能,这时我们就完全可以把它当作资讯获取的渠道,不用在乎评论 博客RSS 的抓取不记入网站浏览量,所以对独立博客不怎么友好,导致现在的很多博客并不会去开通 RSS 订阅方式,使 RSS 逐渐变成了一种小众的阅读方式。

这里推荐一个一键订阅的网站 RSSHub,其中有个插件是 RSSHub,可以识别网站是否开放了 RSS 订阅,点击可以订阅到自己的订阅源中同时,RSSHub 网站提供了一些主流媒体的订阅源制作方式,可以订阅自己想阅读的类目。

不同于订阅整个网站,这种方式可以解决痛点资讯太过冗杂,热点资讯重复过多的问题。视频RSSHub 提供了订阅抖音,小红书,B站的参数,请低调使用。

更复杂的制作 RSS 的方式就不讨论了,文章开始就说明我们的原则是简洁高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探索Part 4RSS 服务、阅读器RSS 服务关于 RSS 服务,我已经习惯用 Inoreader 了,各种服务的差距多多少少也有,但是并不大,主要是阅读体验、收费、定制抓取等的区别。

毕竟我们的目的是获取信息,轻度使用或者第一次接触的话,就不用纠结更多具体的对比,可以参考下面文章参考:2018 年主流 RSS 服务选哪家?Feedly、Inoreader 和 NewsBlur 全面横评。

链接:https://sspai.com/post/44420阅读器阅读器的作用是 all in one,把几个服务或者本地 RSS 源的信息都放在一起,方便阅读我也曾经测试过很多软件和APP,结合自己的移动或者办公设备,稳定在了某几个个软件上面。

当然,也有一些其他优秀的APP和工具,我就不多介绍了,还是围绕我们的目标,信息获取和提取,工具只是工具Mac/ IOS: Reeder 4如果你是苹果全家桶,选 Reeder 一定没有错,作为一个老牌的 RSS 工具,操作流畅,界面美观。

当然,也有一些其他软件可以选择,本着不纠结的原则,Reeder 可以解决你的大部分需求WIN: irreader之前我一直用 Windows 系统,作为桌面端,irreader 的功能丰富,可以满足进阶获取 RSS 源的需求。

对于一些小众网站,不太好直接抓取 RSS 源,就可以用 RSS 定制要抓取的部分,可以是专栏或者子页面另外,这个团队的其他作品也不错,有一款软件可以抓取网页的实时变动如果作为监控竞品的工具,简直是神器,我就不多说了,留一点悬念。

Android: inoreader/ FeedmeAndroid 端可以直接用 inoreader 的 APP,阅读体验还算可以如果 RSS 服务多的话,可以用 Feedme,阅读体验会比 inoreader 更好。

总结对于入门者,直接用推荐的阅读器即可,不要在寻找工具的过程中忘记我们最初的目的Part 5信息加工处理阅读 RSS 最初的过程了由少到多,刚开始我们遇到感兴趣的内容,就会想加入 RSS 源,方便获取更新。

但随着时间的积累,我们的 RSS 源也会变得越来越臃肿这时候,我们就要做减法,由多到少,只保留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即可这样既不会信息焦虑,也不至于无信息可读信息分类首先,把 RSS 结合 PARA 分类(PARA个人信息管理实施的简要心得),就出现了下图的目录。

把工作相关的作为重要的领域,把自己感兴趣的放在第二文件夹,把泛资讯单独拉出来每个部分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对于工作领域,又分出了几个不同的模块资讯部分的处理方式就是以阅读标题为主,因为很多微信号总是有重复的热点。

如果看到重复的标题,一闪而过就行了资讯类一般是为了和市场保持联系,并不会产生什么深度的沉淀这类资讯适合在不太重要的时间浏览,比如较短的通勤时间,排队的时候接一些高质量的公众号,我会单独分类,适合深度沉浸式阅读,一般是方法教程、热点解读、数据分析等内容。

遇到重点内容,我会进行下一步处理,加入剪藏,或者总结观点,形成自己的知识库感兴趣的内容,我会选稍微多一点的时间去看,但也不一定是大块的时间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处理,形成资源库比如你想学习一项新技能,都会从感兴趣的简单内容开始,把素材收集多了,再去考虑是否培训兴趣,或者觉得不适合自己,就放弃掉。

信息处理再次回到开篇的流程图,我们看后两个步骤根据不同的用途,我会把信息进一步的分类,把暂时没有时间读,或者重点文章放到 Cubox (稍后读),把需要收藏的网站书签加入 Raindrop,把一些很重要的文章或者预感要消失的文章收藏到印象笔记。

接下来,我使用下面笔记类软件的频率是 飞书 > Flomo > Obsidian > Notion > Dayone > 印象笔记 > Airtable曾几何时,我也是 all in one 的使用者,但是后来发现这就是伪命题。

要么把笔记软件变成垃圾箱,要么写过多的日志不知道如何存放所以后来,将计就计,让各大软件发挥各自的长处,我也少了整理的焦虑对于,工作类的文档,我会主要通过飞书文档,方便和团队成员在线协作如果来自重要的信息源,我会直接剪藏到飞书文档,同时分享给团队,同时防止文章消失。

现在的互联网,经常会有文章失联,就算有时光机,再次找也比较麻烦Flomo 适合记录闪念,即突然出现的灵感在不同场景阅读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小的想法,就马上记录到 Flomo,等有时间了再集中整理到 Obsidian,积少成多。

这篇文章就是来自于很多零散的想法,最后形成了一个整体Obsidian 是我最近开始使用的笔记工具,主打双链对我来说,一个是强文本输出,Ob 更适合文字输出,图文毕竟没那么方便管理,还要配置图库所以就减少图片处理,把大段信息来源,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记录到这里。

积累多的话,互相引用,把知识形成串联而且 Ob 有本地文件,适合储存重要的笔记,保证不会被服务器搞丢,或者避免被和谐Notion 的数据库挺好用,而且做泛图文笔记也还可以但毕竟是数据云端,有时候网络不太好,就不能记录。

我会把一些图文类的笔记整理到 Notion,同时简单的使用数据库功能因为数据库的笔记不太方便迁移,如果后面出现新的工具想迁移的话,就比较麻烦了Dayone,私密日记还是单独记录到一个地方,加上密码不然,你懂得。

印象笔记,这是我人生中第一个笔记软件,现在成为了收集箱大象的剪藏功能还是一流的,适合存一些可能会失联的文章当然,只是收集存储,平常也不会过多的使用一言难尽,言尽于此Airtable,适合做一些大型的数据库,还是挺好用,界面美观,运行流畅。

如果想做单独的专题收藏展示,可以考虑使用一般需求通过飞书,Notion的功能也可以解决Part 6总结总结来说,我会把各大博客,公众号(werss)的来源,集合到 inoreader,再用 Reeder 读取。

根据时间、地点、场景和文章质量做出判断,是否适合现在阅读或者加入稍后读对于需要深度整理的文章,我会用 Obsidian 进行强文字输出对于图文类笔记,我会使用 Notion,对于需要分享给团队成员的内容,我会用飞书处理。

对于收集存储,就交给大象了这篇文章就是在 Obsidian 里面敲出来的,不得不说,输出体验还是不错的,至少没有不必要的卡顿,不担心文字会消失,不担心被审核,Markdown格式可以随时发布到博客或其他渠道。

当然,所有的一切的来源还是 RSS,如果你有自己独到的阅读源也可以在底下留言,欢迎随时讨论。以上!

亲爱的读者们,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联系我。我非常乐意与您交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河南中青旅行社综合资讯 奇遇综合资讯 盛世蓟州综合资讯 综合资讯 游戏百科综合资讯 新闻38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