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资讯零部件采供一步到位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全球汽贸网资讯,当地时间9月13日消息,欧盟表示将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以评估欧盟是否加征关税,以保护其生产商免受中国平价电动汽车进口的冲击随后,欧盟中国商会发布声明,中国电动汽车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不断创新累积出的整体产业优势,不是凭借所谓巨额补贴而形成的。
(图片来源:全球汽贸网)欧洲已成为中国汽车品牌的主要出口市场,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前7个月,中国对欧盟的新能源汽车出货量同比增长112%,较2021年增长361%欧盟委员会表示,中国在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份额已上升至8%,到2025年可能达到15%。
欧盟委员会表示,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通常比欧盟制造的车型便宜五分之一中国的成本和供应链优势吸引了外国公司到中国生产其中最著名的是特斯拉,其位于上海的超级工厂在2022年生产了70多万辆汽车,占该美国汽车制造商总产量的一半。
雷诺和宝马也在中国生产出口汽车欧盟的调查对象是谁?欧盟的反补贴调查涵盖了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因此也包括了中国的非中国制造商今年1月至4月,特斯拉占中国电动汽车出口的40%出口到欧洲的热门中国品牌包括吉利旗下的沃尔沃和国有汽车制造商上汽集团旗下的MG。
比亚迪、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等市场领军企业也开始向荷兰和丹麦等欧洲国家扩张有媒体表示,如果欧盟启动调查,结论和措施基本已经定好了,“就是找个依据而已,加税是大概率的”证券日报表示,欧盟关于“中国汽车制造商正通过廉价电动汽车占领欧洲市场”的结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其一,我国对于电动汽车产业初期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扶持政策,是针对消费者的补贴政策,并非世界贸易组织认定的针对企业的直接补贴,而且上述补贴政策已于2022年底正式退出对此,有欧洲研究机构给出了另一种“解释”,大意为此次反补贴调查并非针对国家直接补贴,而是包括中国国有银行和地方政府,以低息贷款和低于市场价格的形式为企业提供土地、廉价原材料和优惠招标服务等资助。
但众所周知,国家通过各种政策扶持朝阳产业和部分本土企业乃全球政府之惯例,据此启动反补贴调查着实有失公允其二,事实上,我国已进入欧洲市场的电动汽车并不“廉价”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22年中国小型纯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加权平均价低于1万美元,而在欧洲和美国则高达3万美元,在欧洲的平均售价基本接近甚至超过当地标准。
以在2023年慕尼黑车展上获得广泛关注的比亚迪为例,汉与唐的定价在6.9万欧元以上;造车新势力方面,早先赴欧上市的蔚来ET5和ET7车型,在德国的定价高达5.95万欧元和8.19万欧元,已经超出其本土豪华品牌奥迪Q6 e-tron的售价。
证券日报认为,此次调查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反映了全球范围内对我国电动汽车行业贸易的广泛关注长远来看,应从加强产业对接、深化政治互信和拓展互利合作三方面着手,以实实在在的成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首先,加大海外市场的本土化合作,合力为汽车出口营造稳定贸易环境。
在汽车领域,本土化十分重要,有条件的中国车企应加快在欧洲布局生产基地和组装工厂这一方面能够赢得更广阔的市场、更稳定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相比出口贸易模式,推进本土化可以为当地制造能力赋能,提升友善度和话语权,进而增强车企的抗风险能力。
其次,把握对话合作主基调,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欧洲有着深厚的汽车文化底蕴、庞大的发展前景,中欧汽车产业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共同利益可供挖掘最后,国内车企应牢记韬光养晦且行事,厚积薄发会有时应巩固优势乘势而上,继续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将先发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和合作优势,与全球汽车业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加速全球汽车业转型升级。
针对近日欧盟领导人正式宣布即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4日回应称,中方对此表示高度关切和强烈不满中方认为,欧盟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这是坚持不懈开展科技创新、构建完整产业链供应链的结果,是通过艰苦努力、凭借自身实力赢得的竞争优势,受到了包括欧盟消费者在内的全球用户欢迎,同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包括欧盟在内的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

(编译:全球汽贸网点点)
亲爱的读者们,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联系我。我非常乐意与您交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