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洗牌或致公司关闭后电站无人维护”,宁德时代曾毓群:储能系统价格3年下降了约80%,竞争异常激烈,注册企业已超30万家

feifei123 发布于 2025-09-17 阅读(4)
“行业洗牌或致公司关闭后电站无人维护”,宁德时代曾毓群:储能系统价格3年下降了约80%,竞争异常激烈,注册企业已超30万家

9月17日,在 2025世界储能大会 上,宁德时代(SZ300750)董事长曾毓群发表了演讲。

CFF20LXzkOzicbxvMgKeSqVI1Af3mrGEIEqUl4wQZpEkqIwBjsbgWzwbbZ6gFu6IzmQxQG4Dibv0JgY9MhLoG9rg.jpg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曾毓群表示,在 双碳 战略目标指引下,中国出台了大量储能相关政策,从前瞻性布局引导,到分阶段精准施策、央地协同推进,这些政策推动了中国储能产业从小范围的科研示范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据悉,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2024年中国新增的新型储能装机突破了1亿千瓦时。

今年以来,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要达到1.8亿千瓦以上。曾毓群谈道: 在这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对产业形势也要有客观认识,既要充分肯定我们取得的成就,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面临的一些挑战,才能推动产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现场,曾毓群详细梳理了目前储能行业面临的挑战:

一是安全隐患。随着储能系统的调用频率提高,储能电站的安全面临更大的考验。比如很多独立储能电站在重要储能节点是不能休息的,处于一直工作状态。

二是价格竞争异常激烈。3年间,储能系统价格下降了约80%。今年,价格战已经蔓延到了海外,这不仅让储能企业的毛利率急速缩水,而且这一做法也不可持续。

三是产品的参数虚标,虚假宣传。有的企业不在研发上发力,只在产品参数上做文章,在质保、寿命上却 拍脑袋 。从运行效果来看,部分项目的实际运行寿命远低于这些企业的承诺,甚至不到承诺时间的25%。

第四是技术同质化问题显现。在资本的推动下,不少企业选择走捷径,倾向于抄袭,而非自主创新、自主研发。

第五是无序扩张,一哄而上。目前注册的储能企业已经超过30万家,而全面市场化将加速行业洗牌,大批企业将被淘汰,导致 孤儿电站 出现 即企业已经关闭了,电站没人维护。

曾毓群认为,这些问题反映出储能产业生态仍需完善,要实现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创新型的产业生态。为此,他提出了四项建议:

第一,要坚守储能安全底线。安全是储能发展的基石,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冲击整个行业的投资逻辑和社会信任。必须将安全置于一切决策的首位。

第二,构建实证可信的市场环境。真实是储能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市场参与的基本要求。

第三,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没有创新,储能行业就没有未来,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第四,储能的创新发展要面向零碳未来,零碳电力系统与千行百业的脱碳过程正在催生更多元的储能要求,也对储能创新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记者|黄鑫磊

编辑|程鹏 文多 杜波

校对|段炼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