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漫画搞笑(翻译趣闻盘点!一些让人捧腹大笑的早期翻译家趣事儿)

wufei123 发布于 2024-02-25 阅读(69)

原标题:翻译趣闻盘点!一些让人捧腹大笑的早期翻译家趣事儿翻译是一项古老的人类活动,几乎从人类文明诞生开始,翻译活动就从未停止中国关于翻译官的记述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那时的就已经有了专职从事北方民族语言的翻译工作的“译”。

任何一种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因此任何两种语言之间都不可能存在完全对应,也不可能把一种语言在它原来使用的意义上毫无歧义地翻译为另一种语言正因如此,翻译界的错译、误译之事时常有之,而且也难以避免。

今天雅言翻译小编给大家讲几则翻译界的趣事●“最最最强烈抗议”

在2009年召开的中国翻译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新老翻译们欢聚一堂,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翻译事业的甜酸苦辣,展望未来的光明前景在大会上第一个发言的施燕华是一名资深外交官、翻译她曾是外交部翻译室主任、中国驻卢森堡大使。

施大使回忆了中国翻译逐步与国际接轨的经历她说,当时的翻译完全按照中国的国内政治思路来,比如“最最最强烈抗议”,英文中本没有相应的说法,外交部的翻译室就给创造出了完全中国特色的译法:“strongest strongest strongest against…”惹得在场的青年翻译们捧腹大笑。

施大使说,后来中国与国际慢慢接轨后,外交部的翻译开始强调以别人听得懂的方式来翻译,而且翻译可以根据语境灵活翻译●“把屁放出来”

美国作家珀尔·布克(赛珍珠),在中国生活近40年,他创作出版的反映中国农民生活的文学作品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由此可见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风尚的了解之深厚但在将中国古典名著《水浒》翻成英文时,仍出了不少差错。

如第三十二回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武行者心中要吃,哪里听他分说,一片声喝道:‘放屁!放屁!’“放屁”在这里原是胡说、荒唐之意,而赛女士却按字面直译,成了“把屁放出来”,看了令人哭笑不得●“岂敢岂敢”与“岂有此理”。

高罗佩是现在公认的世界上最优秀的汉学家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前,他分别在北京、南京、重庆都当过荷兰外交官,娶了个中国夫人,所以书法和口语都非常好高罗佩的儿子小高罗佩,也是汉学家一次小高罗佩带了许理合,还有荷兰莱登大学汉学院的一批学生来使馆看电影。

代办和卢秋田看汉学家教授来了,便请小高罗佩坐在第一排,但这时他却连声说:“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大家就愣住了,继而有点委屈:“我们好心好意地请你坐在第一排,你为什么‘骂’我们呢?”但说是‘骂’吧,他的表情又和颜悦色的。

卢秋田再次表达了请他坐第一排的好意,并特意告诉他,第一排是最好的位置这位老兄还是笑眯眯地回答:“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卢秋田转念一想,这位老兄肯定是把一句客气话“岂敢岂敢”搞错了,因为“岂有此理”如果用中文逐字翻译,就是“哪有这个道理。

”小高罗佩应该是想“哪有这个道理叫我坐第一排呀!不敢当”,所以他就坐到了第三排……过后使馆的人提起此事还会哈哈大笑●“胡适先生经常在写字桌上跑马”

上世纪初,有一位在《上海西报》工作的外国记者,中文不错可是,有些中国成语或引经据典的词汇,他老是摸不着头脑,有时不免糊涂例如,他翻译“胡适先生,驰骋文坛”这句话,就变成了“胡适先生经常在写字桌上跑马”此类翻译状况在外国人翻译中文时屡见不鲜,因为他们常常照字直译,往往翻译过去就变得牛头不对马嘴了。

例如将将“一诺千金”译成“只要一答应,就要付付美金一千元”;将“连中三元”这个成语,译成“三块大洋连在当中”至于中国古典错译就更层出不穷了一位美国著名汉学家曾翻译杜甫的《春望》,其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译成英语后,变成:时世的艰难使花也流泪,离别使鸟也感到悲痛。

另一位汉学家翻译杜诗《月夜忆舍弟》,将“月是故乡明”译成“除了家乡的月亮还光亮之外,其他一片漆黑”都说中文难难于上青天,可见再好的汉学家,对我们汉语的微妙之处也很难了解透彻素材来源|(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用作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

亲爱的读者们,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联系我。我非常乐意与您交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河南中青旅行社综合资讯 奇遇综合资讯 盛世蓟州综合资讯 综合资讯 游戏百科综合资讯 新闻13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