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很搞笑的网络话语(“小胖”表情与网络恶搞)网络搞笑漫画/网络流行的搞笑漫画作品...

wufei123 发布于 2024-05-25 阅读(19)

一、“小胖”成“网络恶搞第一人”    “小胖”本名钱志君,男,出生于1987年7月15日,上海人,毕业于上海市石化工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2003年春天,当时念初二的钱志君参加上海市某个交通安全的集会,他偶然斜眼回头的照片被人拍下,有网友将这张照片贴在网络上,立即引发网友恶搞风潮,众多花样百出的小胖恶搞照出现在各大论坛里,如今在百度上搜索“小胖恶搞”能得到40多万个主题帖子,“小胖”也成为网络恶搞第一人。

当时小胖还是名初中生,一张无心一瞥的图片不知被哪位好事者上传到网上,接着却引发了恶搞狂潮,网友们将其PS成“无极小胖”“蒙娜丽莎小胖”“加勒比小胖”“小胖越狱”“红楼小胖”数百个版本,连老外也加入Ps“小胖”的行列,一时爆红网络。

“小胖”曾登上英国《独立日报》的亚洲版,被媒体形容为“一个文化标志”二、关于恶搞    网络恶搞是融合了伴随香港电影引入的“无厘头”精神的一种互联网文化,它通过反讽、戏仿、滑稽、拼贴、涂鸦、变形、夸张等手段,以原有历史事实、文化作品、集体情绪、大众体验、公众人物以及社会事件为母体进行再创作,实现对母体原有意义的破坏,表达对母体文化、主流价值的背离与批判。

    网络恶搞的概念包含着几点要素:第一,网络恶搞的修辞手法是反讽、戏仿、滑稽、拼贴、涂鸦、变形;第二,网络恶搞主要借助网络技术和工具进行创作,并主要通过网络实现传播,它属于互联网文化的亚文化圈层;第三,网络恶搞的对象包括历史事实、文化作品、集体情绪、大众体验、公共人物、社会事件等,恶搞的作用范围非常广泛;第四,网络恶搞以母体为对象进行再创作,造成对母体原有意义的破坏,表达了对母体文化、主流价值的背离与批判网络恶搞具有鲜明的寄生性特征。

    关于第二点需要指出的是,当下的网络恶搞已经走出了互联网络的“领地”,脱离了网络技术的“母奶”,获取了越来越多的载体形式如电影、电视、文学、话剧、艺术等(一)恶搞的类别    按照网络恶搞的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法,我们可以对网络恶搞进行大致的归类。

    第一,恶搞视频通过视频的再剪辑和再配音制作的恶搞影视短片,代表作有卢小宝的《大史记》胡戈的《馒头》和《春运帝国》、胡倒戈的《潘东子参赛记》猫少爷的《中国队勇夺世界杯》佚名网友的《无敌小胖传奇》《芙蓉姐姐传奇的一生》。

还有一种比较独特的恶搞视频,即保持原视频的画面完整,再配上搞笑的声音或方言,例如方言版的《猫和老鼠》、方言版的卓别林的喜剧系列    第二,恶搞图片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制作的图片,代表作有“无敌小胖系列”、猥琐男”系列;。

    第三,恶搞动画利用技术制作的二维动画短片,代表作有讲述禽流感时期小鸡悲惨命运的《我是一只鸡》、反映大学生活的《大学生自习室》、讽刺韩乔生主持口误的《韩乔生爆笑解说》系列,以及《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系列、《大话三国》系列等;。

    第四,恶搞音频只有声音没有图像或图片的恶搞作品其中一类是真实的声音记录,例如赵忠祥和饶颖的电话录音、巴士大叔林尚义的音频、“疯狂股民骂电信录音”等另一类是制作出来的声音,例如黄建翔激情解说世界杯的各种版本;。

    第五,恶搞文字一种是纯粹的搞笑短文,例如讽刺行业垄断的《中国移动公司老总洗澡记》另一类是网友刻意模仿客体格式或风格而撰写的搞笑文章,例如《多收了三五斗》系列、《超女三甲做客康熙来了》等;    第六,恶搞音乐。

如《七里香之春宵版》、《吉祥三宝》系列、恶搞彩铃等;    第七,恶搞游戏和软件例如用来恶搞诗人赵丽华的“诗歌生成软件”、输入姓名就能计算人品的“人品计算器”软件、计算死亡日期的“死亡钟”软件等    第八,恶搞真人秀。

恶搞者亲自上阵或者通过真人展示的恶搞行为或作品,代表作有“网络双簧”的后舍男生、“非常真人”组合制作的真人四格或多格漫画、“国学妹妹”对孔子的“挑逗”表演等(二)恶搞简史    由于互联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想要描绘出网络恶搞发展的清晰轨迹并不十分容易。

但网络恶搞的几次性爆发事件,即影响力巨大、对网络恶搞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里程碑式恶搞作品或事件,可以被我们按时间顺序大致排列出来,借助它们,我们可以弄清恶搞发展的基本脉络网络恶搞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由于不同的阶段出现了不同技术类别的代表作品,我们暂且将其称之为几个时代。

    第一,网络恶搞的开山之作—《大史记》系列被公认为网络恶搞鼻祖的《大史记》由当时在北京电视台工作的卢小宝主创,2001年底制作完成,2002年初红遍网络《大史记》将《东邪西毒X不见不散》《野蛮女友》《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有话好好说》董存瑞X苦菜花》智取威虎山》等多部影片剪辑在一起,讲述了当年中国发生的一系列大事。

央视内部制作的模拟央视内部人事斗争的两部短片《粮食》和《分家在十月》是由专业人员剪辑、配音的精良制作,它们与《大史记》被并称为三部曲《大史记》系列开启了网络恶搞的先河,具有后来被称之为“恶搞视频”的一切特征。

“大史记”在文化特征上属于“大话文化”的变种,它的出现,表明“大话文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互联网等媒体上以“大话”的方式来瓦解经典文化和互相逗趣,对经典文化母本的形式篡改和主题偷换,以戏谑性模仿的方式瓦解母本的意义。

    遗憾的是,限于当时网络宽带的普及程度不高,互联网络最主要的娱乐方式被占据,在《大史记》之后并没有出现真正令人关注的恶搞视频    第二, Flash时代 Flash是互联网窄带时期的娱乐工具,文件体积小、 制作成本低、传输方便,此时期的恶搞主要通过技术来表现。

代表作是禽流感时期的《我是一只鸡》,它以小鸡的视角反映了禽流感时期禽类悲惨的命运,呼唤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世界这一时期《大学自习室》《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流氓兔》系列也十分经典恶搞阵地主要在各大门户网站和专业的网站。

    第三,PS时代PS时代便起源于之前提到的“小胖”钱志君“无敌小胖”系列真正开启了网友的有意识恶搞时代,恶搞的阵地也开始转离大型网站,进入各种各样的小型论坛    第四,视频时代网络宽带的普及给影音文件的传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直到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出现,互联网络迎来了它的视频恶搞时代。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使互联网之外的主流媒体第一次高度关注网络恶搞事件,《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也使“网络恶搞”成为当年最令人兴奋的词汇受《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影响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恶搞视频,视频成了当下恶搞的最主要形式,恶搞也开始成为一部分“搞手”企图一夜成名的工具。

    第五,真人秀潮流2006年11月“非常真人”组合获得了由“德国之声”主办的国际博客大赛”的“博客肠—最古怪好玩的博客”公众奖六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北漂一族”以真人四格漫画的形式拿社会和娱乐界的热门话题开涮,引发了网络恶搞的真人秀潮流。

恶搞真人秀的成名使众多“搞手”意识到原创的重要性,“搞手”们也开始走向恶搞作品的前台    第六,恶搞走出网络2006年底,宁财神编辑、阿甘执导的《大电影之数百亿》在中国各大影院上映,这部影片以恶搞为卖点,讲述了由购房陷阱引起的一个幽默搞笑的故事,剧中套用了《阿甘正传》《雏菊》《十面埋伏》《无极》《功夫》《无间道》《花样年华》断背山》等多部影片的经典桥段。

虽然有国外的《惊声尖笑》《南方公园》等同类影片在先,但此片对于中国的恶搞来说意义重大,标志了中国的网络恶搞开始了商业化的生存道路三、恶搞的社会基础    “恶搞”一词起源于日本,原词“KUSO”意即“粪便”,是通过对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事件重新演绎、重新解释或重新安排命运,以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对“网络恶搞”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中国的网恶搞的爆发点《一个馒头引起的血案》的作者胡戈对于“恶”的解释很符合一些人对于“恶搞”的理解:“恶,并不是坏的意思,也不是恶意,而是表示程度很夸张,搞得比较过分。

”    简单来说,内地恶搞文化继承了香港电影“无厘头”的衣钵,借助于网络自由参与的双向传播特性,形成了一种以“戏仿”为主要行为特征的经典的网上亚文化恶搞不是网络的专利,漫画、喜剧、相声小品等讽刺性艺术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恶搞的因子。

在《 keroro军曹》这部无主题的恶搞喜剧中,几乎每一集、每一个场景都是在拿经典和主流文化开涮,恶搞对象涵盖了《七龙珠》《机动战土高达》EVA》等数不胜数的动漫经典恶搞文化的真正兴起和传播,主要是依赖于网络空间,和网络文化、网络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恶搞最初是网友的一种零散的自发行为,2002年,以新年贺岁片的形式亮相 的《大史记》和稍后流行的同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制作的《大史记2:分家在十月》使这种嘲弄经典影射现实的互联网恶搞文化得到网友的热捧。

之后“小胖”“猥琐男”的PS照片及“后舍男孩”系列假唱视频已然形成了一股庞大的网络恶搞潮流,但还只在网上流传,很少受到传统媒体的关注在2004年,讥讽某移动通信运营商信号问题的网络惊魂》因其取材的幽默和夸张的语言在网络世界中引起轰动后,恶搞也正式作为一种潮流被众多网友追捧。

得益于《无极》巨大的社会知名度,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起网络恶搞狂潮,几乎同时央视8套热播的《武林外传》使恶搞堂而皇之地走进寻常百姓家而其后“胡倒戈”制作的《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更因政治触雷引发国家权力介入,2006年成为“恶搞元年”。

2007年,在网友的精心策划下,央视名嘴们摇身变成了“金陵十二钗”2008年,戏作三昧在博客上撰写《红楼雷话》,其辛辣搞笑的笔调在网上引起轰动,网友夸其为“文字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某种程度上,“山寨”可以看作恶搞的变种,它们有着一脉相承的叛逆与草根般的坚韧还有着模仿、霸占经典或名牌的相似手段。

比如相继出现“山寨明星”“山寨鸟巢”“山寨春晚”……甚至蒙娜丽莎也有酷酷的搞怪山寨版只要互联网存在,只要人们需要娱乐,只要通俗文化大行其道,网络恶搞就难以遏制    恶搞作品之所以受到一路追捧而且广为流传,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根基。

一个网民曾经这样说:“为什么要登山呢?因为山在那里为什么要恶搞呢?因为世上有太多道貌岸然在那里,有宏大叙事一统江湖,有精英意识妄想千秋万代而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个草根也要发言,也想把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出来,把内心的感受发泄出来。

”由于互动性,网民接触到恶搞作品后很容易进行再创造,并以回帖的方式不断添加自己的创意,使恶搞作品越来越搞笑、越来越夸张、越来越反叛由于虚拟性,现实生活中不愿意说的话或做的事都可以在网络上疯狂地展现出来,也使恶搞越来越“恶”。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读者、观众也希望看到一些新鲜的东西,尤其是刺激的东西来满足处于审美疲劳的神经现在一般的喜剧已经刺激不了现代人的神经了恶搞搞得不过分怎么能让观众开心?让观众开心,就必须恶搞,不恶搞就抓不住观众的眼球,抓不住观众就失去了制作意义。

这就是恶搞文化的游戏规则恶搞之所以流行还源于恶搞作品大都是对现有公开发表的、具有广泛知名度的作品的二度创作,以名人、名言、名篇、名著、名剧、名曲等作为本体进行加工恶搞由于本体都是众所周知、耳熟能详的东西,几乎包含了当下所有的流行元素,所以恶搞更容易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迅速蹿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河南中青旅行社综合资讯 奇遇综合资讯 盛世蓟州综合资讯 综合资讯 游戏百科综合资讯 新闻79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