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topic选题,这是最没有争议的一个了 第一天啊,第一个话题,无论如何,怎么都应该说一说,“新闻是什么”这个话题的虽然,这第一个话题,就不容易 因为,关于“新闻”这个词的定义,实在是太多了,各种理论上的与经验上的定义,侧重点各有不同,就造成了这么一个结果: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大抵知道“新闻”指的是什么,但“新闻”的确切定义,实属众说纷纭,并且,大家好像还都挺有道理的。
说几个国内常见的吧:新闻者,乃多数阅着所注意之最近之事实也——徐宝璜 新闻者,最近时间内所发生认识一切关系于社会人生的兴味、实益之事物现象也——邵飘萍 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范长江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新闻是报道或评论最新的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甘惜分 新闻是经报道或传播的信息——宁树藩 几个定义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如果以句式分析的方式去掉各种修饰性定语之后,我们会得到一个……有些奇怪的结果:观点一,新闻是事实(徐宝璜与范长江的定义,简化为主谓宾之后,都可以得出“新闻是事实”,邵飘萍版本也差不多),也就是说,新闻的核心,是被报道的那件事,且其中包含真实性的要求;观点二,新闻是报道(陆定一版,宁树藩版也比较接近这个);观点三,甘惜分的版本,新闻是影响舆论的手段,我个人认为是有些颠倒主次的,得先有事件本身和对事件的传布,然后再去谈对舆论的影响,不过他本人后来也放弃这个定义了,这里提出来,只是作为一种观点参考。
因为,虽然我不认为它可以作为定义存在,但把新闻——这个时代或许应该再加上更多更宽泛的媒介信息——视为影响舆论的手段,并且真的试图去引导舆论,这个现象还挺常见的对此,我们一般称之为“主题先行”,以及更加直白的“屁股决定脑袋”。
应该说,至少在我上学的时候,关于新闻学的定义,我的老师采用的还是以范长江+陆定一的双观点为主导的两个定义的侧重点不同,但也确实说出了“新闻”报道的很多特征在范长江版中,首先,新闻是“事实”,即新闻需要有真实性;然后,“重要事实”,即新闻需要有重要性、显著性,不是什么鸡毛蒜皮都可以上新闻报道的;再之后,“欲知、应知而未知”,“未知”很好理解,我们都不知道的事情,才需要新闻报道,彼此都知道的,便没有报道的意义,“应知”,同样对应重要性,“欲知”,受众想要知道的,基本也是重要的(如各种大事件),与自己相关的(如政策变动等),或是有趣味性的。
这个定义的缺点在于,首先,对“时效性”的体现不足,新闻需要的是“新”,但定义上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第二,“新闻是事实”这个主谓宾的句子其实不符合逻辑,事实就是事实,新闻是对这件事的传布与再现(当然一切都只是理论上……),因此,至少我本人是站在“新闻是报道”这一边的。
陆定一版的定义很简洁,“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体现出新闻对事实的传达,以及新闻的时效性但是,什么样的事实呢?事实选取的标准如何呢?定义里没有说 把两个定义结合起来看的话,倒是勉强可以拼出一个定义来。
虽然,其实“新闻”这个词,也确实并不怎么需要完美定义 然而,还好,即便定义模糊,这个时代的人们大抵上对“新闻是什么”,还是有一个基本共识的因此,至少讨论的基本框架一直都在 倒是这里可以厘清一点东西:大多数相对“学术化”的定义,都不会把新闻定义成“负面消息”与对“负面消息的揭发与传布”。
这倒是让我想起了,疫情期间的一个事儿:某位记者在微博上感叹,采访方舱医院,结果全都是平平无奇的正能量,没法写特稿啊…… 我只能说,作为一个持“新闻首先应该尽量公正地传播事实”观念的人,我以个人名义表示对此观点的不赞同。
“平平无奇正能量”,怎么就不能写特稿了呢?难道不应该是,房舱里发生啥了就写啥么?大部分关于方舱医院的报道,不也都是这样的么?大多数人真的更希望看到的是,方舱医院的真相,无论正面负面,报道出来就好 当然我其实也不好评判什么,人家是前辈,我不过是个不入流的,刚刚开始试图做个写手,写点东西的小喽啰罢了。
一直以来,关于“新闻”,都有一句著名的话《纽约太阳报》前主编约翰·博加特的名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句话在互联网时代再次换发出它巨大的“生命力”,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其实这话挺有道理的:狗咬人是经常发生的,且更常见的,所以,狗会咬人,这件事对绝大多数人都是已知的,并没有再传播一遍的必要。
而“人咬狗”则是罕见的,新奇的,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未知的,自然更有传播价值同时,稀松平常的“狗咬人”并不能体现新闻事件的重要性,而“人咬狗”的反常行为背后可能还有更多可挖掘的部分,自然更加重要于是,未知消息,重要、反常、新奇……自然新闻价值更高。
于是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信息就变成了,人咬狗的消息多于狗咬人,奇葩事儿多于正常人因此,也难免会感叹,这个世界怎么了? 其实这个世界没怎么我们需要的是习惯 百年前纸媒发展的时候人们已经被迫习惯过一次了,如今的网络大爆炸时代,又到了我们继续习惯变化的时刻了。
声明: 本系列文章,极度个人化,不严谨,也不权威,虽然有一定的科普意义,但本质上属于,带有一定专业性质的评论性文字我本人也不过是,学过这个专业,本质上是一个学艺不精,但还算有一点自己的想法的人,写这个系列的文章,也不过是想表达一些个人看法而已。
因此,如果通过阅读本系列文章,能让一些对传播学有兴趣的人,能对这一门学科增加一点了解,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其他的,真的不敢当 本系列文章会尽量控制篇幅,以短小精悍言之有物为目标 同时,我可以保证,所有个人观点、个人看法,都会在行文中明确体现出来,也欢迎持其他观点的小伙伴一起交流探讨。
所有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亲爱的读者们,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联系我。我非常乐意与您交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